2024年11月,陈佳创新工作室被评为2024年湖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。工作室现有成员13名,其中博士4人,硕士11人;正高级职称6人。工作室领衔人陈佳同志,现任国重实验室主任工程师,荣获荆楚工匠、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、湖北省百名优秀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。
工作室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,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0余个科技奖项。成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五一巾帼标兵、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湖北省企工委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。2023年受邀参加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开幕式及巾帼论坛,该工作室被授牌为“实习培养基地”。

团队事迹:
成功研发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精细化分析平台
研发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精细化分析平台为国际上技术最先进、功能最完备的悬索桥专用分析软件,显著提高设计及施工控制技术水平,成功运用于杨泗港长江大桥、五峰山长江大桥、青山长江大桥等50余座国家级重点工程。
在非线性分析理论方面,研发了具有超高精度、强收敛性的几何非线性迭代算法,算法的精度和收敛性超过了国内外同类软件,经陈政清院士、谢先启院士等专家的鉴定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;提出了空间梁单元混凝土收缩徐变与几何非线性的耦合计算方法;发展了无应力状态法与几何非线性的耦合计算理论。
在精细化设计分析方面,研发了完全空间悬链线索单元、空间鞍座单元、空间锚跨单元等3种精细化分析单元,目前国内外尚无其他软件具备这3种单元;提出了一种斜拉索之间相互独立的非线性索力优化算法,实现了索力的精准快速优化;构建了基于水平面内合力控制的空间缆索线形分析的解析迭代方法,解决了强非线性条件下缆索系统线形分析的收敛性问题。
在精细化建造分析方面,研发了超大垂度效应斜拉索索力张拉的分阶段控制技术;建立了悬索桥缆索体系施工控制的精细化分析系统。
“桥通”平台实现桥梁有限元计算软件的国产化替代
2020年,中铁大桥院以实现自主软件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、超越、替代为目标,启动了“桥通”平台的研发。“桥通”平台继承了中铁大桥院40多年来自主软件的核心技术,包括静力分析、动力分析、非线性等,适用于桥梁结构设计、施工到运维全过程受力分析,各项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广泛适用于各类桥梁结构计算分析,特别是在高铁桥梁、公铁两用桥及多功能复合双层大跨度桥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该软件大幅提高设计计算效率,以往需要20小时的施工计算,现在仅用1小时即可完成。不仅如此,该软件还可承载100万个单元的渲染和图形操作,完全超越了主流的国外商业软件。实现了同类软件的国产化替代,解决了桥梁设计软件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难题。
桥通软件广泛应用于常泰长江大桥、高原铁路桥等40多座大型桥梁工程中,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,成为大桥院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。